小孩子们其实最爱说,谁谁用瓶装墨水,谁谁用啥钢笔。班上懂事的孩子不会对家里人提,但不代表心里不想要。这不李晓笑得灿烂,李居安瞅着妹妹开心,心里也跟着满足。
吃完团圆饭,一家人围在黑白电视前看春晚。
屯里现在只有张家和李家有黑白电视,偏偏两家人还紧挨着,所以屯里不少亲戚都围拢过来,送上自家做的点心,东北撒黏糕,粘豆包,鱼炖豆腐等等,来一边唠嗑一边看春晚电视,图的就是一个喜气。
李居安一看炕桌,这才多大一会儿的功夫,多了一大块东北撒黏糕,这做法不简单,得锅里铺上笼屉,撒上芸豆,红枣或者小豆。再撒面粉,一层一层的撒。每次开锅撒一次,直到撒完。
工序多的东北撒黏糕,做出来的年糕口感好。粘性特别的大,满屋子都飘着浓郁的米香味,闻着就满当当的全是幸福感。
李晓吸着热气米香味,缠着母亲想要先吃一块。她接过撒黏糕,黄米糕口感香甜糯软,然后沾上点白糖吃,又软糯又香甜,好吃的不肯放手。
电视机的信号也给力,李居安拨了两下天线,春晚小品播放的很清晰,没有雪花颗粒,声音也响亮。
屯亲们围在电视机边上,听着小品相声,边唠嗑,气氛热络很是幸福。
到了12点,不少年龄小的孩子已经熬不住了,回家把枕头下压上大人给的压岁钱,已经入睡。这时候才是拜年的开始。母亲端出火盆接财神,李晓和几个同龄孩子给长辈拜年,礼节面面俱到。
12点刚到,屯里鞭炮此起彼伏,响声雷动。
最早只有大地红、窜天猴、高升炮、闪光雷等,后来有了呲花箭(一个个像星星一样的飞上天),再后来生活好了,才有各种礼花、礼炮。除夕的天空,成了百“花”争鸣的徇烂表演。接神的时候,爸爸常用大块的木材在火盆上架起来端到外面,用燃烧的小木材点烟花,等哥哥长大,就每年接班这样做。接神后,煮饺子,吃完后,看电视或者睡觉。窗外和屋里的灯都开着,直到天亮。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,新的一年开始了。
初一早晨起得特别早,天刚蒙蒙亮就起来了。据说起床越早,这一年的运气越好。早晨洗漱后穿上新衣服吃饺子后,出去拜年。爷爷奶奶,姥姥姥爷,左邻右舍叔叔婶婶,同村的三姑七婆,都要走一遍。小时拜年开心,特别是还没上学的时候。大人小孩,都开开心心,去邻居家都拿出各种糖和水果给我们小孩子吃,不仅吃,走了还要塞到我们的兜子里。装得满满的回家吃。而且,穿着花衣服和同村小伙伴聚一起,大家可以臭美比一下,看看谁是村里最亮的仔。
叭叭啥,宣传他单猎大孤猪的事迹,找人帮他吧这头大孤猪壳下来
处理完铁丝套子,开始做夹子,粗铁丝是真硬,一手一个钳子,费了半天劲才做了四个,可以夹野鸡飞龙,夹耗子,不白做,耗子泛滥,浪费这好铁丝,大小不一不咋好看。关键点就两处,两个半圆要严丝合缝,不然弹簧作用力不往一处使,夹到也会让猎物挣脱。触发机关那,不然诱饵都要被吃美了,机关还没出发,就是扯淡,等于投喂。做的板正,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kanshuc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kanshuc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