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氏皱着眉头,有些心烦的样子。说起来,原本叶嘉说木质瓶子耐摔好用,倾向于用木雕的瓶子。后来考虑到木器不如瓷器光滑,密闭性不如瓷瓶好。改用了瓷瓶。瓷瓶烧制就快多了,一批货放进窑子烧出来,添上花色就能用。
“我看看,先别着急。”叶嘉从余氏手中接过了瓷瓶,下窄中宽上收口的瓶子有些像小酒坛。上面点缀的花是飘散的梨花瓣儿,与余氏先前设想的花团锦簇的样子大不相同。但不可否认,也十分好看。
叶嘉拿着一个瓶子打量了许久,其实觉得这留白还挺有意思的,有种飘零的意境。不过余氏却有不同的见解,她眉头紧锁:“虽说这般花纹点缀的还不算突兀,但世家贵妇是不喜这等飘零无根的瓶子的。大家族买东西样样讲究一个吉利。花团锦簇才叫人看了心里高兴。”
……不得不说,还挺有道理的。叶嘉一个现代人没有吉利的观念,但时下人是有的。
叶嘉思索了片刻,回头看向不知所措的工匠:“这瓶子出了多少个?”
“一窑出两千多个。”工匠也没想到会因为花纹惹得客人不满。如今这些瓶子都画完了,想改也不好改。退回去重做,又是一番功夫。
作坊里的梨花膏其实已经存放挺长时间,虽说这东西盖的严实不容易变质。但一直拖着不处理,往后也是会坏的。就算余氏当初做这一批货是为了试做,但药材却是花了成本的。时间不等人,轮台的铺子也不能总这么空着:“这样吧,这次先用了这个瓶子,我来想办法。”
其实吉利不吉利大多数时候是由一张嘴说的,嘴巴会说,说的人信。那就是吉利。再说这个东西市面上还没有过,叶嘉本身就是要做营销的。
余氏听叶嘉这么说,有些不放心:“这真的能用么?”
“办法是人想出来的,”叶嘉点点头,看向工匠时还是严厉道,“这次的事故本身是因为你们的画师做错了画,原本这批货我是该全退了不要的。但看在你们也辛苦一场的份上,我们便也宽容些。这样吧,这批货得等试卖效果出来才能给你们工钱,且原先说好的价格要变。”
工匠本以为官家夫人必定会十分苛刻,没想到校尉夫人如此良善。想着这段时日东乡镇安宁的日子,心中不由十分感激:“这是自然,这是自然。便是不要工钱,也是应当的。”
叶嘉点点头,叫人将工匠送出去,立即就跟余氏去一趟作坊。
余氏叹了口气,但心中也十分宽慰:“嘉娘性情宽仁良善,也是允安的福气。”
两人去到周家的作坊,原先早制作好的那些梨花膏装在两个硕大的罐子里,放在背阴干燥的仓库里。此时拿出来重新装瓶,一个小瓶才婴儿拳头大小。两大罐装了上千瓶,还剩了一千个空瓶子。
说起来,叶嘉最近也有试用余氏制作的这个梨花膏。比起老大夫的普通滋润,余氏这个效果要更明显一些。毕竟她在里头特意放了一味养肤的药材。研磨出来的味道虽说差了些,但叶嘉如今在大热天也能感觉到这东西用了以后皮肤的水润。